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雾梦入扶桑 > 第三十五章筑城

第三十五章筑城

这样的情况换做其他豪族估计晚上觉都睡不着。生怕一觉未醒爆发一揆,脑袋已搬了家。

但放在老吉这,完全没问题呀。

睚眦备的士卒们都领到丰厚的赏赐,身家颇丰,根本看不上地里的那点东西。

而之前解散的农兵也几次发放了粮食,暂时不用担心。

只是之前那三个小小的村庄根本不够住,大家都挤得慌,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好吧,那就开发新的楼盘,噢不对是筑新城。

上好的水田肯定是不能动的,脑子没包的都不会在水田上筑城。周边的开阔地可以待来年春天种植地瓜玉米等,也不能用。

最后综合地形,老吉便选了两片树林中间的缺口,正好是靠近海边那建造一座平城。

召集人手聘请工匠,就地取材。大把的钱粮撒出去,数千人齐动手十来天就将新城建成。

说这是座城倒不如说是座阵屋。不要土垒不要石亘,只是几座主体木制建筑和屋舍群。

毕竟吉家现在只是个领地五千石的小豪族,建座阵屋就足够满足现阶段居住和防护的需求了。

中间主体建筑是栋两层的木屋,用于主家居住和存放家中钱财。左侧是一排长长的武士屋敷,安置家臣及其家眷。右侧的一排长屋是作为新的学堂,准备除开轮值的,所有足轻头以上都来此学习。

这三排木屋呈凹字型围出一个小院,院中修建了假山池塘,待来春再移植些花草定然景色别致。

紧接着外面一圈则是用厚实木板搭建,连接内外之处各开一门,整圈屋子呈回字型,除了留有照明和通风的气窗其余部位全部封死。

屋体作为第二重防御的内墙,遭遇突袭时可退入院中关闭通道据墙而守。屋内用于存放武具、粮食、和货物。并在其中隐蔽处设有工房,造酒和制糖的核心工续便在此进行,便于技术保密。

而后外面围绕的则是几排足轻屋敷和工棚、马厩,交错坐落之间形成了几个广场,用于操练士卒,堆放生产材料。

所有屋舍紧密相连互为倚靠,组成个木制的堡垒,一旦有敌人进来便会陷入巷战,利于发挥精锐士兵武艺较高的优势。

在外部围上几层厚实密集的高大栅栏,作为城墙。墙里侧树立起几座橹用于观察和弓手防御。

最后在墙外挖出一圈壕沟,蓄水以作护城河便算完成了。

为了方便士卒和工人集中居住,修建的屋敷足够满足数千户居住,预计可以容纳两万人左右,即使是阵屋规模也不算小了。

嗯~不错,不错。老吉四周环视转了一圈又一圈,较为满意,没有白花这数万钱粮。

若有敌情传至,便召集领地青壮入城,配合睚眦备据城而守,没有个几千人怕是攻不下来。

这周遭还没有哪个能出动数千军势的势力有如此深仇大恨,损兵折将也要灭了他。即便是有数千人来攻,他也不是找不来援军。

待来年春暖后准备修条大路,从城里直达海边。并在海边修建个简易码头,方便船队装卸货物。

住的问题解决了,再来处理生计的问题。

除了搬入城中的睚眦备家眷三百多户一千余人,领地内尚有四千人等待重新划分田地。

如果按照之前温井家六公四农的分配模式,人均口粮都不够吃。

如今有了自己的领地老吉心中的想法便可以一一实行了。以这五千石作为试点,以后逐步推广潜移默化中改变整个时代。

首先一块领地中的阶级,简单的划分是三个等级,领主家——武士——平民。

而领主家除了家主一人还有亲族和分管事物的谱代家臣,他们都有一定的领地,属于统治阶级。

比如老吉现在理论上土地是属于畠山家的,但是分封给他后这块地就由他自行管理。所以从某种意思上来说领主和武士又是重合的,都属于统治阶级。而有些武士并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是在主家获取年俸,做上级分配给的任务,这种又属于被统治阶级。

再来说平民这块,除了普通的农民,还有虽在领地上却不向领主纳贡的僧侣神官、商人。

僧侣神官除了一脉相传下来的,还有许多都是武士家次子。出家避免家族继承权纠纷,一旦家中兄弟意外逝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会还俗归家。

因为寺庙神社大多都有“不输不入”的特权,在政治上游离于当地统治者的行政体系之外,不用对统治者负责。

而另一方面,由于扶桑佛教与神道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战乱后掌控当地的统治者经常变换,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需要僧侣神官作为中间层进行调和。

举个例子,新来的领主刚刚通过战争手段夺取了领地。想要掌控地盘,光用刀子把人杀完是不现实的,杀完了谁来种地交租。这时一边是要用自身的行政手段,另一边就要通过僧侣神官的影响力来安抚平民,宣扬统治者的所有权。

很多时候平民更相信宗教的公信力,缔结契约常常于佛前立誓。大名、国人等统治阶级相互之间的战争也需要大的寺庙来调解,和谈时有些也必须在佛前立誓。

商人则大致分为游商、坐商。游商就是在各地购买货物贩卖他处的商人,有些是单纯的倒卖,有些会在某地开设商铺。这些大多在当地并无土地,只是缴纳相应的税收。

而座商大多是与统治阶级合作相当于代理人。在当地组织工坊生产物品,并拥有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源,把控物品的价格。

但是无论是游商还是座商,从身份上来说并不属于武士,而是平民。

因此扶桑的身份阶级并不同于华夏的士、农、工、商。而是士(贵族武士)——僧(僧侣神官)——商(游商座商)——农(农兵村民)。

————————————————————

以上这些是笔者查阅整理诸多资料所认知的,其中有些描述可能并不是十分准确但大体如此,大家多见谅。

然后为什么要把这些写出来?并不是笔者想要水字数,既然是编造一个故事,那么其时代背景、社会特性、民生状况都应该让读者有个大概的认识。

才能在后面慢慢感受到随着故事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发现其中的不易,从而找到爽点。而不是单纯的只看到谁把谁砍了,谁又把谁灭了,完全没有一点带入感。

这些只是笔者的一点个人看法,不喜的请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