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唐六军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唐六军

从汴州将军传来的情报,朱温战败之后,也开始进行内部整合。

设崇政院,以敬翔为知崇政院使,刘捍为副使,李振为知枢密院使,寇彦卿为副使。

改左右长直军为左右天武军。

改宣武牙军为左右天威军。

合左右坚锐、左右夹马、左右突将为左右龙骧军。

这六军全部置于侍卫亲军旗下,也就是传统的中央禁军,此外还有踏白都、拔山都、厅子都、落雁都直接听命于朱温。

但凡梁军重将,全部收入侍卫亲军麾下,以朱友裕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牛存节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胡真为西面行营防御使,王彦章、王檀、阎宝皆为副使。

原本在战败之后与汴州离心的梁军,又整合在一起。

朱温大力提拔了一批中下级将领,王彦章、王檀、阎宝、韩勍等人开始步入梁军高层,又新收朱友谦、朱友让、朱汉宾等骁将富商为义子,使其对梁军的控制进一步加强,还按照敬翔的建议,取消跋队斩等严酷军法,以汴州之资奖励侍卫亲军各部,梁军上下皆喜。

不过尽管如此,依旧有人举起了反旗。

天复元年九月,蔡人张晖聚众三千人,纠合蔡州匪类,打出回归大唐的旗号,于蔡州城作乱。

襄州的李筠还未反应过来,申州王彦章领一千轻骑,三日间平息叛乱,又斩杀乱军家眷五千口,震慑蔡人。

等李筠出兵的时候,蔡、许防线再次稳固,两军小战一场,各自回军。

“臣建议合天策军、禁卫军为禁军,分设六军,直属中央,与地方无咎,又于天下咽喉之处设军镇,以禁军守御,各州不再设州兵,全改为辅军,中央统筹,地方知州节制,负责地方的守备与治安,禁军中退役将士,可依照功劳授予辅军官职。”成为枢密参军的王师范,再综合了梁军整改之后,提出建议。

原有的天策、禁卫二军,已经臃肿不堪,而唐军中新起的将领越来越多。

有功将士得不到提拔,始终是个隐患。

枢密院中,除了王师范还有李晔、张承业。

李晔忽然想到宋朝的禁军与厢军。

当然禁军与厢军的体制并不是赵匡胤创立的,而是自朱温始,历经五代之后不断演化,至柴荣改良而出的。

与之配套的还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三衙。

然后赵宋官家们以文臣主导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三衙本就兵权分散,无法与枢密院抗衡,逐渐沦为枢密院的附庸。

这便是赵宋的以文御武。

虽然有效的制止了武人叛乱,但也阉割了国家军事实力。

可谓是矫枉过正。

如果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其实分化兵权没有错,但从制度上从上到下压制和歧视武人就不对了。

武人同样也是为国浴血的将士。

赵宋以囚犯充军,对士卒侮辱性的脸上刺字,大力扶植文教,国家精英皆以东华门唱名为荣,以上阵杀敌为耻。

国家血性一扫而空,屈服在异族胯下,打输了割地赔款,打赢还要花钱买平安。

大宋文人们喜滋滋的自吹自擂:我大宋承平百余年,功迈汉唐。

李晔一想到这些就直犯恶心。

他的枢密院相当于国家战略部,在未来要统筹全国之军事,制定御敌之策,单纯的文人肯定不行,单纯的武人也不行,只有具备战略眼光,文武全能的人才能胜任。

在王师范调回长安的两个月里,李晔一直在于他探讨这些问题,今天提出来,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建议。

张承业思索了一阵之后,连连点头,“禁军、辅军为国家所有,大唐所有,此举可抑制百年的积弊。”

唐军军权在李晔手上,辅军在张承业手上,两人达成共识,此事基本就定下来了。

“如今大唐地域狭长万里,从龟兹到鄂岳,若是地方有事,中央难以作出反应,贻误战机,朕建议设立都督,如龟兹都督,西州都督,江陵都督,都督者,可统合战区禁军、辅军之权,因敌制宜,遇战有自决之权。”李晔说出了心中的构想。

文武分制,有时候会变成互相牵制,在和平时候固然很好,但在战区,很有可能就演变为灾难了。

张承业和王师范都不是食古不化之人,知道李晔此举用意所在。

“此例一开,会不会重蹈节度使之覆辙?”张承业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晔笑道:“不一样,节度使身兼数州之地,财力兵力雄厚,朕设都督为军事前沿,仅有战区一州之地,没有后方支持,无力供养大军。”

军权分出去了,但财权依旧捏在朝廷手上。

只要宣教使与皇城司不崩塌,这些都督们的一举一动都绕不过皇帝的视线。

“陛下高瞻远瞩。”张承业道。

李晔微微点头,感觉心情从来没有这么畅快过,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今后,禁军四十退役,有功者任职于辅军或者地方甲长保长,有伤者充于驿站,境内男丁十五岁便要服当地预备役,为期三年,农忙为民,农闲为兵,取其优者入辅军。”

张承业道:“陛下此举甚好,只不过施展起来,牵涉的部门太多,若是放出消息,事情没办好,将士与青壮皆生怨怼之心。”

“再麻烦也要办,否则退役士卒何处安身?”按照大唐旧制,这些退役将士可以赏赐勋田和永业田。

不过这样做弊端也很明显,其实是培养一批土地兼并者。

受伤或者年老的将士,无力耕种,只能卖与当地土豪。正常制度下,这些将士的家眷都有田地,关中到处都是未开垦的土地,勋田和永业田意义不大。

这几年大唐粮赋的主力是庄户与屯垦的辅军。

地方上的粮食,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截留或者欠缴。

此次枢密院议事虽然人少,但意义重大。

盛唐之时天子六军,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军,后不断更迭,以适应时局的变幻,早就超过了六军的范畴。

李晔立左右天策军、左右禁卫军、左右控鹤军。

除了这六军,李晔手上还单独掌握的神羽都、骁骑军。

如今唐军总兵力十六万,每军一万六千至两万四千左右,共计十三万,剩下的三万冲入神羽都与骁骑军。

左右禁卫军随着周云翼、孟方同驻扎在陕虢、鄂岳,天策左军随李筠驻扎唐邓军事前线。

新组建的控鹤军驻扎长安。

李晔以杨师厚为控鹤左军指挥使,高行周为右军指挥使。

天策左右军指挥使为李筠、刘知俊。

禁卫军左右指挥使为周云翼、孟方同。

韩逊、阿史那真延为骁骑军左右指挥使。

此前任命的副都指挥使全部废除。

擢升杨崇本为权松州都督,算是试行,以观后效。

枢密院的规模也需要扩大,枢密使还是挂在韩偓名下,所有的指挥使皆晋为枢密参军,有参议军国大事之权。

诏令由枢密院行文、盖印,也加盖了李晔的皇帝玉玺,下发各军。

自此枢密院正式被推到前台,成为与政事堂并驾齐驱的帝国核心。

有趣的是,无论是枢密使韩偓,还是枢密副使王行瑜、李思谏、李继岌等人,都不过挂了一个名头。

实权在枢密参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