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主沉浮 > 第十五章 是战是和

第十五章 是战是和

当朝阳从地平线升起,五凤楼钟鼓司宦官敲响了朝钟朝鼓,待鼓三严后,便有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进入午门。而后百官入朝,过了金水桥,按品级分列在皇极殿前等候。

而后乐起,崇祯皇帝亲临大殿,有锦衣卫力士张开金丝九龙四团扇,将其立于御座两旁。再鸣鞭毕,百官入见,行五拜三叩头礼,便开始了大朝。

话说自今年元旦始,便因国家动荡停止了一干礼仪,今日一反常态,可见必有大事。

“诸位爱卿,昨夜大胜杀敌三万余众,如今哨马来报,李贼有撤退迹象,朕该如之奈何!”

“臣启陛下,此时正应趁敌军败退之际,我们掩杀过去,山西定转眼可复。”

“臣等附议!”

“即如此,那朕便派遣……”

“且慢,臣有话说。”

“噢,朕看着你面熟,你叫什么来着。”

“臣编修周凤翔,请皇上不要贸然出兵,李贼虽败,但其势仍大。若追击胜则罢了,倘若败了则天下又将危矣!”

见昨夜大胜,首辅魏藻德便又开始口若悬河起来这些弄臣深知崇祯皇帝的心思,当下劝战。成国公朱纯臣等也纷纷附和,便又把崇祯皇帝恢复河山的念想勾搭出来了。

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人不谙兵务,左都御史李邦华虽知军务但对是战是和,在两可之间皆未发言。而吴三桂等人深谙军事,知此时不该再战。但其在北京立足不稳,不敢轻易触了崇祯皇帝的眉头,所以未曾劝谏。

直臣周凤翔休兵之话一出,一言激起千层浪惹,众臣攻之。崇祯皇帝本就因其休兵谈论不悦,再经众臣一激,便将编修周凤翔以干扰朝政之罪下了大狱。

在这些所谓“精英首脑”的合议下,便得出待李贼退守居庸关立足未稳之际,让明军大军猛攻,一鼓作气击溃敌军的结论。甚至还做起了紧接着收复山西,在剿灭李自成残部平定诸乱的春秋大梦。然后崇祯皇帝便开始战前动员,大封有功之臣,抚恤殉国将士遗孀,至辰时末方才罢朝。

“什么是时辰了?”

“殿下,你可算醒了,都已经到巳时了。”

“什么,时辰这么晚了,娄伴伴呢,怎么不叫醒我去早朝?”

“小爷,小的在这呢,皇上知道你昨夜辛劳,特意嘱咐不必叫您前去。这些绫罗绸缎、黄金珠宝都是皇上命令十二监内库刚刚派人送来的。”

“噢,把这些拿出一半犒劳将士和抚恤遗孀,剩下的充作护国军军费!”

“哎呦,小爷您就不留点儿呀!”

“对了,挑几个珍珠翡翠送给三秋她最近为将士后勤保障也着实辛苦,对了你也拿些金银,这些东西我就不留了。”

朱慈炯吃完饭看望了受伤的李若琏等人,便到兵部应卯去了,至于为什么要应卯,是因为前日得了个分掌京营之务,当然就是协理京营戎政了。

本来此职都是由兵部尚书侍郎或公候这些有官职在身的大员兼任。谁能料到竟被朱慈炯这个无官无品的小毛孩当上了。虽说协理京营戎政相当于从二品大员,却没有自己的独立衙门因从都是大员兼任故不另设衙门,所以朱慈炯只得屈尊与兵部一个尚书,二个侍郎挤挤一起办公了。

政务堂大厅内,只见四司官吏,如员外郎、司务等不断穿梭在桌案之间,交接着来往公文好不忙碌。在司务的交引下,朱慈炯这才穿过了弄道,进入了一个独立小院见到了兵部尚书张缙彦与左右侍郎。

寒暄过后,朱慈炯见来往小吏来去匆匆,不禁询问起原委。一问才知原来崇祯皇帝想西征李自成,现如今正筹备粮草,当下大惊便赶忙返回宫去了。

乾清宫内朱由检有了兴致与女儿长平公主朱媺娖正在下围棋,享受天伦之乐,就在此时朱慈炯急匆匆的跑了进了打扰了一份宁静。虽说朱慈炯如此冒失,但崇祯皇帝也不生气,而是将其叫要一旁询问昨夜睡眠如此怜爱更甚。

“莫要再议出兵之事,朕意以决!”

此时朱慈炯知道无法规劝崇祯皇帝,当下便说待史可法、勇卫营黄得功部来了在做计较。又听得编修周凤翔被下了大牢,只得委婉再劝。什么唐太宗有直臣魏征、宋仁臣有直臣范仲淹,今日朝堂之上有人敢谏,正说明崇祯是千年未有之圣王之类的话。这才改变了固执皇帝的主意,放了周凤翔和暂缓了出战之事。

回到了钟粹宫朱慈炯真可谓身心俱疲。他真没想到崇祯皇帝政治经验如此单纯,只是被大臣一激,便想在准备不足条件下出兵。倘若自己不劝,天下又将危矣。

“扶不起的阿斗呀!”

原来朱慈炯又想起当年李自成兵围中原要冲开封,崇祯皇帝没了办法便将名将孙传庭也就是他当年俘虏了老闯王高迎祥,基本消灭了农民军从刑部大牢放了出来。

您可能要问了为何这些名将都是从大牢里出来的,难道他爱住大牢喜欢里面的臭味。那当然不是了,是当年孙传庭不听皇上让他留在北京当官的话,就被下了狱,而且当年被下狱的名将大才还不在少数。您说人家有千里马之才,你崇祯皇帝就不能包容些吗,哎,他就是不能。

而后孙传庭出了狱,崇祯皇帝问他需多少人马,这孙老兄可能在牢中两年呆傻了,不知外面情况,张口吹牛便说5000精兵足矣。崇祯皇帝一听敢情好,便给了孙传庭兵马,坐等胜利了。

孙传庭到了山西,一看农民军鸟枪换炮,有兵几十万,当下大惊,便又舔着脸去北京又要兵马。不了崇祯皇帝说给五千就五千,最后孙传庭硬着头皮出战身死,从此农民军势力一发不可控制,而明朝最后擎天柱也没了。各位你给评评理,你说着天下是崇祯皇帝,还是人孙传庭的,关键时候他还耍起小孩子脾气来了,大明怎然不亡。

诚然这也不能都怪人家崇祯,毕竟他父皇泰昌皇帝,做储君时不受万历喜欢,几度差点被废。

每日担惊受怕,根本无暇顾及皇孙教育,所以才出了他大哥这个木匠皇帝。而崇祯本不为长,所以更无半点帝王教育。父兄早亡,而自己初登为帝,虽勤政节俭,但政治经验极差,与大臣离心离德,再加天灾人祸,终至亡国。

大顺军中军大帐内,李自成在无半点雄姿英发。他本想趁崇祯皇帝反应不及城防不固之际,以雷霆手段拿下北京,成就帝业。但兵锋却在昌平、北京接连受挫损兵折将,如今军心不稳只得商议退兵之事。

又听得大将刘宗敏昨夜放兵劫掠百姓,此地已失民心。李自成来不乃整军便匆匆撤出居庸关等内三关,再派大将袁宗第固守宁武关,以期能守住陕西、中原,在图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