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黄胜传 > 一二五,高顺许昌破李典

一二五,高顺许昌破李典

曹仁打算从许昌撤走,但目前许昌却是三面受敌,想要安全退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典对曹仁道:“子孝将军,如今,高顺有一万余兵马在许昌城外,高览有近万人在颖阴,淳于琼一万兵马在尉氏,许昌城中我军有一万五千人马,长社有三千人,眼下,若能守住长社,我军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不如,将军分兵三千,让我去守长社,淳于琼一万兵马必定攻不下长社。”

曹仁道:“若高览与淳于琼南北夹击长社,如何是好?”

李典道:“颖阴乃是许昌退路之一,高览占如此要地,必定不会轻易撤离。”

曹仁道:“高览只要分出一军,切断许昌与长社的联系,我军亦陷入被动。”

李典道:“高览若敢率军出颖阴城,我与将军即可前后夹击其军,将他击溃于城外。”

曹仁道:“嗯,不过,我更担心高顺率兵去攻长社,高顺有三面补给路线,完全可以将兵马随意调动去袭击我军后方。”

李典道:“若高顺将兵马调往长社,将军就把兵马聚集许昌,以城坚守,许昌粮草充足,可坚持一年有余,届时,静等丞相发兵来救。”

曹仁道:“若如此,我军长期在此与高顺对持,将极度消耗我军军力,不如退兵武关,以逸待劳,颖川三面受敌,终不可守,如今,又失去了颖阴、新汲、临颖这几个重要的城池,许昌已将近于一座孤城,之前我只想到颖川的重要,却忽略了大局,如今,当想办法安全撤出许昌,才是上策。”

李典道:“将军有如此想法,自然最好。”

曹仁道:“我军要如何撤出许昌?”

李典道:“我先率一部兵马,在往长社与许昌的道路沿途占据险要,子孝将军再将兵马分成几部撤出许昌城,如此,就算高顺知道我军撤离,也不敢轻易来犯我军。”

曹仁道:“好,就依曼成之见。”

高顺探知曹仁的兵马调动,知道他即将要撤军,便派人快马通知高览和涼于琼,让二人准备出兵拦截。

两日后,曹仁率军撤出了许昌,李典早领军五千,占据险要,为曹仁开路。

高览收到高顺军令,率领千人马从颖阴而出,行至许昌以西二十里处,正遇李典,此时曹仁人马已经过去,留下李典占住险地以拒追兵。

高览人马不多,李典又居高临下,严阵以待,高览不敢贸然进攻,只得静等高顺大军到来。

高顺率军进入许昌,留三千人守城,便领余下人马向西而来,没多久,与高览合兵一处。

高览对高顺道:“眼下,曹仁一路兵马想必已近长社,李典数千人马占据险要,我军若是强攻,必定伤亡不小,而主公的军令是让我等占领颖川,如今,曹仁已走,颖川已归我军,不如,让曹仁离去,我们尽快分兵占领颖南的定陵、舞阳、襄城等地,以稳定颖川局势,不然,若孙策分兵先去占了此数城,我们也不好向主公交代啊!”

高顺道:“曹仁一走,我军占领许昌,则颖川各县只需一纸即可劝降,如今,涼于琼将军尚有一万人马在长社附近,曹仁必定不敢轻军急走,只要击破了李典,则曹仁想走都不是那么容易。”

高览道:“只是,李典占据要地,如何破之?”

高顺道:“李典终究是会与曹仁一起撤走,不可能与我军在此长久对持,我只要假装退回许昌,则李典必定从此处撤走前往长社,届时,我再轻军追击,必能获胜。”

高览道:“将军之言甚是。”

于是,高顺拔营起寨,大军向许昌而去,果然,李典看到高顺退军,便马上率军撤离此处,高顺得知李典撤走之后,马上派高览领三千骑兵先行,追击李典,自己率大军随后赶到。

高览领骑兵快速行军,没多久便赶上了李典部队,李典想不到高顺去而复返,自己率领的只有三千多步兵,而且大半是弓弩手,面对高览的三千奇兵,李典只好列阵迎敌,要是逃跑的话,三千步兵绝对会被三千骑兵杀得一个不剩。

高览看到对方弓弩手很多,也不敢挥军冲阵,便令轻骑兵迂回到李典侧后方,伺机而动。

李典明知道高顺的大军肯定就在后面赶来,但是,被高览三千骑兵缠住,根本不敢轻军而走,此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好令部队保持阵形,缓缓后撤,李典知道,这样的速度,想要撤走恐怕很难,但也没有办法。

没多久,李典见后面果真烟尘四起,高顺的大军正向自己这边涌来。

李典感到自己今天是凶多吉少了,现在想一人单骑逃走都是不可能的,高览的骑兵已迂回到后面,切断了后路,高顺的大军转眼即至,李典部队马上就陷入了重围。

李典将部队围成一个圆形阵型,刀盾兵在外,弓弩手在里。

高顺只围了三面,给李典留了退路,李典当然知道高顺的用意,就是等自己撤退的时候,高览的骑兵就会给自己致命一击。

高顺将重步兵推前,向李典军阵逼近,李典令弓箭手开始抛射,青州军举着密集的盾牌,缓缓前进,曹军的箭矢只造成了极少的伤亡。

李典知道自己这边的的重步兵不多,若是让青州军逼近,那是必败无疑,于是,下令弓弩手密集地发射,对青州军方阵进行全方位攻击,包括抛射、平射、和向下直射攻击脚下,青州军为了防护阵形,只好蹲着持盾前进,行进速度变慢,李典清楚,自己这样只不过是挑沙填海,最后还是阻挡不了青州军逼近。

此时,青州军已经三面逼近,曹军的弓箭手已无法抛射,当两军相距三十步的时候,李典令弓弩手往后移,下令重步兵从三面迅速冲向青州军阵,想一举冲破防线,以获取一线生机。

然而,想法往往是跟不上现实的,从曹军一开始冲锋的时候,青州军一轮标枪过来,曹军前军一阵慌乱,青州军又不失时机的向前冲锋,两军碰撞在一起,曹军三面受敌,士气低落,哪里是青州军的对手,没坚持多久,许多曹军已无心战斗,往后撤退,李典看到败势已现,便下令全军撤退。

高览率领的骑兵队早就等着这一刻,轻骑兵从两侧包抄过来,曹军正在毫无队形的奔跑,弓弩手根本无法攻击,而轻骑兵的手弩却是可以在马上发射自如,五百轻骑携带着上万支弩矢,足够对曹军二千多人造成毀灭性的打击。

李典自知已插翅难逃,便令军队停下来,准备与青州军拼个鱼死网破。

高顺见曹军又停下来不动,知道李典要做困兽犹斗,便率军再次将曹军包围,李典又将阵型布成与之前一样的圆形阵。

青州军围了一会,并未发动进攻,没多久,一名青州军骑兵策马缓缓向曹军军阵而来。

李典知道高顺有话要说,便止住了要射杀这名骑兵的弓箭手。

那青州骑兵来到曹军五十步外,冲曹军军阵道:“请李典将军出来答话。”

李典策马上前,对那名骑士道:“有何话快直说。”

那骑士道:“我家将军让我传话给李将军,今日战况如此,我军已胜劵在握,将军乃世之良将,徒死无益,何不卸甲来降,留有用之身以建功立业?”

李典道:“回去告诉你家将军,李典绝不投降,让他不必再费心思了。”

那骑士道:“李将军战死沙场,难道也要让这数千将士陪你一起死么?”

李典道:“我全军上下,都视死如归,没有贪生怕死之辈。”

那骑士道:“没错,大丈夫得死沙场,幸也,只是,眼下还没有到必死无疑的地步,请将军三思。”

李典有点纳闷,一个普通骑士,居然也有不错的口才,便问道:“我自问以区区三千人,不敌万余精兵强将,可如今败局已定,我又绝不会投降,难道,你家将军还会放我走不成?”

那骑士道:“我家将军自然不会犯纵敌之罪,我有一言,请将军静听。”

李典道:“说吧!”

那骑士道:“李文达,郭奉孝,许仲康之事,将军应该有所闻吧?”

李典道:“知道又如何?”

那骑士道:“我主对天下贤才都十分爱惜,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一样尊敬,郭奉孝和许仲康不降我主,我主对此二人不但不加害,反而礼遇有加,李文达更是被我主无条件释放,眼下,李将军无需投降,只要将军到我军中,就算不降,我主亦不会亏待将军,将军何不留下有用之身?为家族留点希望。”

李典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

那骑士又道:“天下诸候之中,有哪位如我主一样,心胸如此广阔?将军若放弃抵抗,既能留有用之身,又不失了名节,将军还在犹豫什么呢?”

李典不禁又些意动,道:“不知,我手下将士将如何安置?”

那骑士道:“其余将士,降最好,不降,则为平民,可在青州正常生活,如今,两军交战,自然不能放回关中。”

李典道:“这也是大将军之意?”

那骑士道:“这是高顺将军之意。”

李典道:“高将军能否代表大将军?”

那骑士道:“我主令高顺将军全权督管颖川所有事务,我主向来用人不疑,高顺将军自然能代表我主。”

李典道:“你不像一个普通士兵,你到底是谁?”

那骑士道:“在下郭淮郭伯济,太原人氏。”

李典道:“大将军手下真是能人辈出啊!”

郭淮道:“如在下之不才,在我主手下还排不上名次。”

李典道:“罢了,回去转告你家将军,李典愿倒戈卸甲,但我不会投降。”

郭淮道:“好,将军明白事理,在下佩服,我这就回去转告高顺将军,授明李将军之意。”

郭淮回到军阵,对高顺道:“回将军,李典愿放弃抵抗,但不降我军。”

高顺毫不犹豫地应道:“准。”

于是,高顺令人收缴了曹军的武器,让郭淮领三千人,押解俘虏回许昌,而高顺和高览继续引军向长社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