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野自耕农 > 第三十五章 不如卖点别的

第三十五章 不如卖点别的

山谷里树多湿气重,白色的水雾飘洒在裸露的肌肤上,很是清润。

秦川叫上黎老正,两人正朝着旱秧地走去。这儿的气温很高,一年四季也没什么变化。

经过三天时间,撒下去的谷种已经破土,冒出了嫩黄色的秧苗。

用锄头盘好的秧垄上搭着一个草棚架子,上面铺满了一层薄薄的茅草垫。中午的太阳很晒,用草棚遮盖秧垄,可以防止刚长出来的秧苗被晒死。

理论上,是要用薄膜搭建弓棚的,但情况特殊,只能用草棚代替了。要是有春寒的地区,肯定不能这么干。

“先生,这旱秧真像你说的那么神奇?”天气很热,黎老正光着个膀子,身上晒得黝黑发亮。

撒谷种的时候,秦川就跟他说了,旱秧的优点就是不占田,不费水,分蘖多,一根秧苗可以分蘖三四根苗出来。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秦川是真的要把黎老正他们三人当做班底培养的,黎老正年纪大了,识文断字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黎老正的优势就是种田,所以秦川决定把育秧留种的技能交给他。以后山谷里再添新人,种植这一块就交给黎老正去管理了。

黎老亚憨厚老实,这种技术性不太适合他。按照秦川的想法,黎老亚比较适合保卫这一块,毕竟人高马大的,往那儿一站气势就出来了。

至于黎氏莲,他看出来这妮子虽然有些胆小,但是心思机敏,适合带在身边搞研究。

一路上,秦川把旱秧培育的要点基本上都给黎老正说全了。

旱秧地是不能大水漫灌的,所以两人把水引到垄沟里,然后用水瓢代替喷壶洒水。

黎老正很享受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所以弯着腰干的很起劲。一想到自己也能种出那沉甸甸的谷子,他心里就充满了干劲。

回来的时候,黎老亚兄妹俩已经割了一小片稻谷了。

秦川身上套着小背心也加入进去。虽然炎热,但他还是不太习惯像黎老正爷孙俩那样,一天到晚光着膀子。

四个人顶着大太阳,干的热火朝天。

看着秦川割稻子的麻利动作,其余三人也铆足了劲儿。既然决定跟随秦川,总不能干活还没主家利索吧。

虽然秦川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平易近人,但黎老正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中午的时候,黎氏莲负责饭菜。黎老正爷孙俩在晾晒谷子。秦川待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发呆。

化学书上倒是明明白白写着【侯氏制碱法】几个大字,但他依旧搞不出纯碱来。

因为里面涉及了【氨气】,他徒手根本撸不出来。

这时候,他有点怀念学校的公共厕所了。夏天跑进去,眼睛都睁不开,满满的【氨气】扑面而来。

【氨气】的制取他也知道,譬如电解,加压……可这些都是现代工艺流程。可是这个山谷,铁片都没有几块,搞个锤子。

电解,用雷劈吗?

他又不是富兰克林,很容易被劈死的。

没有【氨气】就搞不出【碳酸根】,没有【碳酸根】就制不出来碳酸钠,他的玻璃将会遥遥无期。

原本以为有了这一大摞教材,他就可以无往不利了,可这现实竟是如此的残忍。

这就好比学渣,哪怕你把要用到的公式都给他列出来,他依旧解不出数学试卷上的题目。

这就很让人尴尬了。

“也许,当初我应该学理科……”

作为理科生,至少还看得懂化学反应式。可他一个文科生,方程式配平都要挠秃头,你让他怎么办。

有了金手指,我依旧很绝望。

除非哪天,他找到了一个天然碱矿,否则碳酸钠只存在他深深地脑海里。

原本还想着挣扎一下的,现在他基本上放弃了,只能试试昨晚想出来的法子。

以【草碱】代替【纯碱】,或者把泥头车的后视镜拿出来,应该也是可以的。

只是这样的话,就不能可持续发展了。

黎氏莲站在门口喊到,“先生,出来吃饭了!”

制取玻璃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谷子收回来。不然要是来一场大雨,那可就麻烦了。

“先生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饭桌上,看着秦川眉头紧锁,黎老正不由出声问道。

“是遇到了点麻烦。”秦川点点头,继续道,“都吃饭吧,总会有办法的。”

看着桌子上的气氛有些沉闷,秦川开口道:

“等收完谷子,我准备出去一趟。你们也看见了,这处地方虽然好,但是农作物的种类确实单调了些。

这么好的地方不拿来种粮食,实在是可惜。我们的人手还是有点少,根本忙不过来。”

“先生可是想把粮食卖到牙城去?”黎老正问到。

“没错,你之前也说了,这附近有两座城。分别是牙城和澹城。澹城我们都没去过,不熟悉,所以最好就是去牙城了。

而且黎家寨虽然毁了,但是人还在。只是不知道他们是重回了黎家寨还是逃难到牙城方向去了。

若是可以的话,我想把他们都招进来。这里有田有地,总比窝在寨子里强吧。”

秦川想过了,把黎家寨的人招进来开荒种地,他提供粮种和技术,不愁没搞头。

只是这些人毕竟跟他不熟悉,所以怎么个招法还有待商榷。

毕竟夹在两城之间,还要直面海盗,若是没点保卫力量,他这田地也种的不安生。

“先生,这粮食可不能卖啊?”听秦川要卖粮食,黎老正有些急了,“先生,这可都是您辛辛苦苦弄出来能够做种的稻子,就这么卖出去岂不是让别人捡了便宜?”

“可我这里,除了粮食也没别的了。”

“先生,没了粮食,咱可以卖盐卖酒呐。”黎老正说到卖盐时,声音不自觉就小了很多。

“这些天,我看先生厨房的盐巴洁白如贝,而且甚是细腻,确实少见啊。”

“盐?”秦川有些疑惑,“靠着大海,外面还会缺盐?”

“海水咸苦,如何能当盐吃。况且私底下制盐,那可是犯法的。

最主要的是制盐的法子都掌握在官家手里,普通人哪里懂得?

就算懂得一些,但做出来的盐巴又苦又涩,如何赶得上先生?”对于这个,黎老正可是深有体会。

而且盐和酒都是消耗品,吃完就完了,后续销路不用愁。要是把谷子卖出去,第二年人家就自己留种耕种了,谁还来买你的。

夷州岛虽然也产盐,但却是在北汉城,每年的产量有限,基本都被运往内陆去了。所以这里虽然靠海,但还是很缺盐的。

“既然如此,那就卖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