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皆为汉土 > 第三十章 得救

第三十章 得救

“典韦……?!”

顾盼一怔,旋即惊喜道:“在下顾盼,正是那位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忠义好汉、乱世英雄!”

典韦看他一眼,声如洪钟道:“此时不宜多言,还请稍待,典某去去就来!”

“有劳典君,小弟就在这里一观典君豪迈!”

“哈哈哈哈,好!”

典韦长笑几声,从腰际瞬间取下一对铁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迎着上百飞熊精锐而去。

自古步对骑,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对决,便是古今无双的霸级项王,虽是一骑当千勇武无敌,也不得忽视胯下的那匹乌骓神驹。

以步对骑,以一敌百,这场面顾盼真没见过。

然而只是瞬息之间,典韦已从坡上奔下,右手扬戟闪出锋芒,噼啪打在六七骑卒身上,皆是坠马而亡。

左边,那钢铁顽石般的臂膀,引着手戟勾出道戟花,整个人气息又是一涨,生生将围拢的飞熊军震下一片。

刘瑾三人已然呆滞,如同木鸡杵在原地,唯有顾盼还能动作。

他颤抖着双手,激动地将蛤蟆镜戴上:

战斗力:96

评级:九品上】

“典韦……典韦!”

帐下壮士有典君,一提双戟十斤。

这可是能赤手空拳斩杀数十人,逐虎过涧玩儿的猛人!

在三国中,单论武艺而言,在揽尽北方英杰、人才济济的曹操手下,也无人能出其右。

莫说统兵善战的夏侯兄弟、曹氏兄弟不行,就是同类型的“虎痴”许褚,恐怕也胜他不得。

也是第一个顾盼有机会招揽的九品高手,世间顶级战力和最佳保镖之一。

要是有典韦能在左右护卫,今后长夜大可高枕无忧了。

顾盼想得激动,典韦杀得豪横。

飞溅的血花与惨叫中,典韦的杀伐之戟犹如绝世艺术,刚猛恣意。

一对长戟,时而大开大合、力拔山兮,时而如穿花蝴蝶、穿针引线,但无一例外,无论人马,皆是挨着即死、碰着即亡,除了那位队率能抵挡一二后被震飞开来,再无一合之敌。

须臾工夫,飞熊卫已冲杀几个来回,待到再退回山林处时,百余锐士只剩七十人。

一人,与近百人,陷入短暂僵持。

在这个魔改三国,个人勇武的巅峰是什么层次境界?顾盼没见过一吕二赵出手,也只在远处遥感剑圣之威,但这三典韦却是近距离领教了。

要知道,这些在典韦面前手无缚鸡之力的骑兵可绝非土鸡瓦狗,魔王董卓的精锐,哪个人手上能少得了血腥?

但就是这样的存在,面对典韦这只人型凶兽时,表现得比杀鸡屠狗也没难上多少。

莫说追兵是百骑,就算千人,如果没有对应的敌手能破防,只是单纯散兵游勇式的人海冲击,想留下一位九品上实属天方夜谭。

那队率忌惮地看着典韦,喘着粗气道:“壮士可知,你护得是何人?”

“某所救,乃是护弘农王出逃之英雄。”

“你这一救,便是我飞熊军的敌人,是董相国的敌人!相国手下高手如云,谋臣如雨,为了他们搭上自己、乃至全家宗族性命,你可能担待得起?”

“飞熊暴虐、董卓乱政,天下何人不知?未曾得见也便罢了,今日情形为我所遇,若是畏惧董卓淫威,任昔日天子受辱于前,我典韦还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好!”飞熊队率深深看他一眼,“壮士之名,我胡车儿记下了!”

说罢,这名为胡车儿的队率倒也坦荡,朝典韦抱拳一礼,当下引着残兵动身回返洛阳,不再纠缠。

见追兵尽数退却,典韦转过身来,只见山坡上的顾盼正朝那些追骑抬着胳膊,伸出一根手指来,似放未放,欲言又止。

“小顾兄弟,这是何意?”典韦问道。

顾盼把手放下,轻咳两声,“没事,刚刚那队率……手脚不太干净,人品有问题。典君要是再遇到,可得把自己东西看紧些。”

没头没尾说完这么一句,顾盼也回过神来,带上刘瑾和王朝、马汉二人,朝典韦一揖到地:

“多谢典君相救!”

“哎!诸位兄弟,不必客气!”典韦也不再是一副方才的杀神模样,有些憨直地快步走来,“看几位兄弟皆是年少有为,若不嫌弃,叫我声典大哥便是!”

“典大哥!”

这句只有顾盼一人开口,刘瑾三人则有些纠结,没有出言。

典韦正有些疑惑,一旁的顾盼笑道:“你三人也不必拘礼,大人我也不是那般在意小节的人。典大哥非我东厂中人,我等与之相交,共称大哥就是。”

说完,刘瑾们才齐齐叫了声大哥,这大难不死的救命之恩下,惊魂落定的三人个个情感真挚、情深意切。

典韦笑着应下,又高看了顾盼一眼,“说来,典某不过路见不平、顺手施为,而小顾兄弟却是步步谋划,带着弘农王逃出贼手。我典韦很少佩服别人,但今日,也得夸小顾兄弟一声大智大勇,胜我远矣!”

“大哥谬赞!不知大哥是如何知晓我等在此,可是遇到了大王一行?”

“确是,就在前方不远处。当时弘农王仍在昏睡,那名为郑和的男子向我求助,我听他说了两句,言辞急切,便急忙赶来了。

“既如此,还请典大哥再带我等一程,大王体弱未愈,身边又只有唐姬与郑和二人相随,怕是再经不起什么风险。”

说着,顾盼又深鞠一躬。

对面典韦赶忙将他扶起,道了句“随我来”,便引着顾盼几人朝刘辫所在赶去。

……

自高祖建汉以来,四百年汉祚,也曾有帝王衰微、皇室不振之时,被外戚或宦官架空、欺凌甚至毒杀之事,但在以德、以孝治国的大汉,却从未有过太后之尊被逼逃窜,当街引鸩之惨象。

确如何太后所言,此非她一人之耻,更乃大汉朝堂君臣百姓之耻。

随着太后身死的消息传出,这风雨飘摇的大汉天下,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凤陨引惊雷,声震十三州。

与此同时,那篇讨董檄文,也已经传遍汉土四方。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囚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