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铁血雄兵 > 第二十五章 致命弱点

第二十五章 致命弱点

前线焦灼后方也不轻松,在收到楚轩的飞鸽传书后王离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楚轩手下可用的人实在太少,现在雁门、云中、晋阳的大小事务或多或少的都要管。

先是调集了一万骑兵和粮草物资,又征集了五千民夫运送粮草,一万骑兵要急行军前往高奴,自然不可能带得了太多的粮草。

为了方便赵云指挥,这一万骑兵大多都是赵云在雁门时直接管辖的,但是分别驻守在不同的地方。

王离掉走他们就必须马上安排人手去补防,据点没少人没了,那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又要纠结哪里安排多少人,这些东西他都不擅长。

对于王离楚轩也很头疼,王离既没有动漫里那么强,也没有历史里的戍边大将的能力,合着别人都是高配,就这倒霉孩子是个低配版。

好不容易安排好了又收到晋阳信使来报,燕忘情私自多带了一千人去河东,要求王离协防。

“c!”王离大骂一声,但是而只能骂一声,他是射手,弓弩他在行,近身他连楚萧都打不过。

又死了不少脑细胞后王离总算可以带着自己的部队北上执行偷家战术。

王离除了是百战穿甲军的统领外还是雁门火力打击部队的统领,装备有大量的攻城守城器械。

说是偷家其实是光明正大的推过去。

按楚轩制定团结作战理念,王离命令归附的匈奴部落共同出兵龙城,名义是呼厨泉破坏MZ团结,汉匈两族应共同讨伐破坏人民和谐生活的敌人。

这些年不乏依附雁门的匈奴部落,和雁门等地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生活比在草原游牧要好上不少。

楚轩给他们制定的政策还是很宽松的,可以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必须听从楚轩的命令。

投靠楚轩的大多都是受到排挤或是对匈奴王室不满的部落,所有还是听话的集结了五千士兵供王离使用。

王离这样除了减轻汉军的伤亡外也是为了削弱归附部落的实力。

雁门总兵力才五万,如今外出征战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三万,又新加了太原半郡的区域,防守力量空前的空虚,加之已无坐镇的将领。

若是此刻有人图谋不轨的话雁门必危。

告别雁门父老,王离挥师北上寻找匈奴王庭。

不得不说楚轩这次的北伐有些意气用事,拿下匈奴王庭又能怎么样,除了出口恶气毫无用处。

死一个就又会又下一个单于,更何况现任匈奴单于根本就不在匈奴地界。

然而楚轩身边并没有人出来劝诫他,他的身边都是武将,打仗是好手,但都不能帮他决策或是帮他查漏补缺。

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纠缠了郭嘉戏志才这么久,缺乏谋士的问题远远比缺乏武将要严峻的多。

燕忘情收到命令要比王离晚一点点,虽然她跟近,但传令兵实在比不过信鸽的速度。

整合原本的太原兵加上王离协助时留下的雁门兵,太原地区的兵力也仅有千,雁门三千,太原五千。

俘虏或是投诚的太原兵有九千多,但很多太原兵达不到雁门军的标准被剔除了出去。

一番考量后燕忘情决定雁门太原兵各两千五百人,共五千人支援楚轩,毕竟三千人实在托大。

留守晋阳的是燕忘情的徒弟燕忆眉,资质太浅,燕忘情便又向王离求援,以防太原反水。

三路开拔,在他们面前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而决定一切的战场就是楚轩亲守的安邑保卫战。

傍晚时分,随着最后一批工人离开,安邑防御修筑完毕。楚轩下令用沙石将城门堵死,全城封闭,进入战时管制状态。

全城可参战人数有四千多人,比楚轩原预料的要多上不少,楚轩信心大增。

不过全军等了一整天也没能等来匈奴人。

被伏击的匈奴人也学精了,不敢孤军前来,而是四路集结后再来围攻安邑。

这个消息只能说是喜忧参半吧,拖了一天时间但也无法在敌人聚集前消耗敌人。

但这也让楚轩突然发现了自己这个安排的巨大漏洞。

孙子兵法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匈奴人如今占有优势,拥有战场主动权。

楚轩最怕的就是匈奴围而不攻,安邑守军现在不可能出城,不然给敌人准备的东西就会留给自己享用了。

楚轩的计划是敌人攻城,然后磨损,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然后燕忘情再来完成收割任务。

但是这就有个致命的问题了,如果匈奴人只围不攻,围点打援那么燕忘情部就十分的危险了。

自始至终楚轩都在拿安邑当雁门的城池来打,而雁门边境城池执行的任务只有一个——死守待援。

所以可以把整个城池封死,还可以避免守军私自出城的风险。

援兵通常都是主力部队,实力不虚匈奴人,完全可以独自与匈奴人交战,并不需要守军帮忙。

这样匈奴人就被拖住,高机动性的特长就无法发挥作用,援兵也不用满世界去找匈奴大军交战。

这个战术虽然死版,但是却在雁门取得了不俗成果。不过,这个战术离开了雁门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但此次的援兵可达不到此前的层次,人数对等可能没问题,但数倍的差距就难说了。

以往的战斗和匈奴人的敌我比例通常是三比一左右,这现在十比一,怎么打?

楚轩只能默默希望匈奴人里头没人看出这个漏洞,头铁一点,直接攻城。

原先以为的好计策如今看来错漏百出。

楚轩赶紧把发现的这些不足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是他在读书的时候就养成的好习惯。

驻守雁门的六年,是楚轩不断进步的六年,小本子上记录了这几年来到错误。

第一年,考虑到敌强我弱,楚轩放弃固守,撤走所有百姓和物资,使用蘑菇战术拖死来犯的匈奴。

但是恼羞成怒的匈奴人在撤退的时候纵火烧毁了好几座县城,大量百姓无家可归。

此后楚轩就一直把保护城市作为战略任务之一,把重心放在如何坚守城池。

雁门如今的防御体系就是楚轩一次又一次的吸取教训改正而形成的。

预警能力差,楚轩就修筑大量烽火台,制定烽火密码。

城楼挡板防弓箭,凹凸带防步兵,陷阱坑防攻城器械,燃烧瓶防云梯。

正是这样吸取教训,使得楚轩对付匈奴人越来越得心应手,损失越来越低,敌强我弱的形式也渐渐被扭转过来。

当楚轩吸收了并州北部三郡,将军队扩张到五万后,匈奴人再也不敢进犯楚轩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