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安家南宋 > 第二十二章 幼安首谋定山东

第二十二章 幼安首谋定山东

耿京大营,三万八千多人集合在一起,人人面带雀跃之色。

“……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领京东、河北两路忠义军马;瑞敦武郎阁门袛候,皆赐金带;弃疾右儒林郎……”

王世隆代表官方宣告完封赏,把节度使印奉给耿京。

耿京三拜还礼后,双手接过,转身面向将士,神色肃穆。

猛的举起大印,耿京三声大喝:“天平军,天平军,天平军”

下面将士听了,立马跟着高呼。几万人同心呐喊,当真是声入云霄,久久不散。

片刻之后,耿京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这一会儿功夫,惊起一滩鸥鹭……呸,是一城居民,若再久点,耿京怕会引起投诉。

收好节度使印,耿京开始大声喊话:“兄弟们,自去年起事以来,我们辗转泰安、莱芜,攻克过济南,如今又来到郓城”

“奔波流离,转战千里,我们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不受金人欺负,不被恶霸欺压”

“这一路我们打败过不少金人走狗,却始终没有落足之地。兄弟们疲惫,本帅则恐惧。若我们继续这么流窜下去,离散伙乃至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你们跟着本帅,就是信任我能给大家带来一条活路。所以本帅常常在想,就算拼上性命,也要给兄弟们找到一个安家之所”

“昨天一千亲卫军浴血奋战,死伤过半,打下了梁山泊。本帅把那里的山寨命名为天平城,寓意天下太平”

“今天本帅得朝廷正名,封天平军节度使,咱们义军也有了正式的名号……天平军”

“虽然是巧合,但本帅更愿意相信是天意。八百里梁山泊就是咱们将士的安身之基,本帅不会再退了”

“本帅能在这里打赢一次金人,就一定会打赢第二次……打赢无数次”

“兄弟们,是否愿意跟着本帅打跑金人,守护我们的家,守护我们的父老乡亲”

“愿意,愿意,愿意……”

好吧,耿京承认明天肯定会遭到投诉。

将士们士气如此高昂,他没法阻拦啊。不过郓城政务是张文乾处理吧。

辛弃疾这会很蒙,贾瑞这会很蒙,董昭四兄弟这会也很蒙。

他们一边被耿京的演讲鼓舞的热血沸腾,一边心中各种卧槽。

离开了俩月不到,咋地感觉大帅跟换个人似的,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不对,好像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这几个刚回来的满脑问号。

“刘将军,大帅啥时候又打下的梁山泊,怎么我们听到消息是灭了一支金人骑兵”辛弃疾率先反应过来,拉过旁边的刘聚问道。

“你们没听错。不过大帅是先打败金人骑兵,抢了马匹装备,又在昨天把梁山泊打了下来。大帅说你们在外奔波,他也不能闲着”

瞅着几人目瞪口呆的模样,刘聚暗自发笑,心想以后有你们吃惊的,他现在已经习惯耿京的表现。

“短短俩月没见,为何大帅变化如此之大”贾瑞问出大伙儿的疑问。

“那是大帅得了天书和神力”刘聚简单将二月二那天发生的事情说给众人听。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言不发,实在不知道说啥好了,总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

晚上又是一场大宴,好吃好喝。

军营将士已经连吃两天,个个油光满面,感慨生活的美好。

酒足饭饱,各自回营休息。耿京叫了辛弃疾、贾瑞和张文乾一同去他营房畅聊。

几人坐定,张文乾、辛弃疾和贾瑞三人在酒席上只是互通姓名,于是又正式认识一下。

一番闲聊之后,耿京说出叫众人来的目的,“贾大哥、军师、张先生三位都通读诗书,见识高远,耿京特为义军前途向各位讨教”

谈及正事,三人立马正襟危坐,思考片刻,辛弃疾率先开口:“今日听大帅对将士所讲之话,幼安大为感动。谈论义军前途,须知大帅之志”

“远的不说,近前来看,本帅欲略定齐鲁之地”

“大帅好志向”贾瑞由衷夸赞一句。

他们之前去建康投归赵宋朝廷,就是怕在山东混不下去,找一条退路。现在耿京想要收复山东,势必要与金人对抗到底。与金人有血海深仇的贾瑞自然十分支持。

“大帅今日说以梁山泊为根基,死不后退,文乾代表郓城百姓誓死追随大帅。张某愚鲁,在军事谋略方面没啥高见,愿为大帅分担政务,治理好郓城”

耿京忙对张文乾道谢,直说处理好政务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大帅若欲攻取齐鲁之地,要请幼安好好谋划,这方面我等都不如他”贾瑞笑着说道。

“秀才惯会吹捧人”辛弃疾笑骂一句,“大帅志向远大,幼安敢不用心谋划”

“大帅已经开了好头,打败金人骑兵,夺取梁山泊,天平军的处境远比之前要好”

“此次建康之行,我也打探到不少消息。首先说咱们的外部环境”

“宋廷畏金如鼠,不能指望他们给金国多大压力,且对我们也不会有太多支持。金主完颜雍刚继位半年,德威不够,须先平定契丹叛乱立威,暂时无法全力针对我们”

“路上我还跟贾秀才说,若咱们能打退金人的第二波进攻,短时间内他们就不会再来”

“现在整个齐鲁之地并无多少势力,大帅想要达成目标,宜急不宜缓,越快占领越好”

“一恐迟则生变,二来给咱们留下缓冲时间,安抚百姓”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辛弃疾停下片刻,喝几口茶水润润嗓子。

“具体战略策划,幼安以为大帅可以兵分四路,同时展开行动”

“西路大军出郓城直攻大名府,威胁河内河北之地,金国中都震动,必被牵扯注意力”

“北路大军由梁山攻取东平府,之后直插济南之地。济南南依泰山,北阻黄河,为山东战守之冲。大帅和据此与金人隔黄河对峙”

“东路大军回师莱芜泰安,控守泰山之地,为北路大军支撑”

“南路大军沿运河而下占据济宁,择时拿下沂州,守住山东南面门户,以备不测之需”

“四路大军闻时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必能一战功成”

“大帅收复了山东西路,北路大军从济南出兵收复青州,南路大军顺势而上,则胶东半岛可传檄而定”

“等大帅全据山东,联合宋廷,则收复中原在望”

辛弃疾将胸中‘笔墨’挥洒而出,大感畅汗淋漓,待看到早已呆住的三人,又不由略感紧张。

他本是自信飞扬之人,自觉战略思路无甚不妥之处,然而三人的反应让他不免惴惴不安。莫非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

“幼安真乃本帅之诸葛孔明,你的谋划犹如醍醐灌顶,解我所有困惑”耿京自辛弃疾的话语中清醒后振奋不已,只觉对未来的把握清晰无比。

“诸葛二十六岁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辛幼安二十二岁谋定山东。本帅当依此筹划据山东而复汉家河山,使幼安此计青史留名”耿京不由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