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万国来朝明帝国 > 第十一章 民心

第十一章 民心

“皇上圣明,取消三饷,百姓身上的重压大大减轻,必视皇上为君父,感恩戴德。”周延儒狠狠抽了抽嘴角,隐隐的感觉不妙,但抓不到头绪。

皇帝取消三饷,收获一大波民心,无数挣扎在饥饿中的百姓就会给皇帝卖命,然而巨大的军资窟窿怎么补?

最终落到哪些人的头上?

“朕再加一条,田赋丁赋,永不再加!”崇祯微微一笑,康小帝,不好意思,永不加赋我拿来用了。

但众朝臣全愣住了。

按理说,这真是天底下第一号仁爱皇帝,汉文帝都远远不如,宋仁宗、明仁宗更是望尘莫及啊。

往上古追溯,夏商周三代,也没任何君王许诺过如此宽仁良政。

然而如今本就缺钱粮,国库全空,取消三饷永不加赋,他们的俸禄都成问题。

饿死百姓也不能让大员们受苦啊……可这怎么开口?

“仁爱莫过于陛下,圣明莫过于天子。如此一来,百姓必将视陛下为千古圣君。”周延儒抓住机会拍马一通,可是眼底的忧虑更深了几分。

紧接着,几个周延儒的狗腿子一阵吹捧,什么道衍善水、泽被苍生都冒出来了。

崇祯咧嘴直笑,难怪后世有人赞誉康小帝,什么千古一帝都敢扯。

外面的世界枪炮轰鸣,大踏步走向近代化,你千古一帝靠红薯土豆让百姓饿不死,本事很大嘛。

而且康小帝的永不加赋就是个广告噱头,满清要养几百万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到后面一代比一代收得多,百姓的负担代代递增,只不过换了更多名目,不叫赋罢了。

这种文字游戏,崇祯没兴趣搞。

事实上,即便到如今,大明的总体税赋比例依然是各朝最低的。

为什么百姓依然觉得税赋很重?

原因在于失衡的税赋收取方式,和朝廷的管理无法与后世的近现代国家机器相比,但是却提前进入了用银两结算税赋的时代。

增加军饷导致百姓苦不堪言的说法,站不住脚,

成祖时,修紫禁城,郑和七下西洋,五十万大军五次北伐蒙古,几十万大军南征越南,这么多的大事在一朝完成,耗资比当今崇祯年所有的税赋开支、三饷军资都要多,大明却井然有序,达到鼎盛。

崇祯年,整体税赋百分之十左右,这不可能算是重税,但百姓为何负担不了?

其一,官绅不纳粮,税赋全压在自耕农和小地主头上,就不只一成了。

其二,一条鞭法之后,大明的税赋九成以上用银两结算,而粮食在一年不同时期和南北地方的价格,差距很大。

之间的差价全被商人榨取了。

收税时,市场粮食骤增,粮价下跌,百姓贱卖拿到银两缴税。收税后,价格抬升,商人囤积后正好牟利。

朝廷没有增收,百姓没有少缴税,肥的是商家,所以明末商业是很繁荣的。

另外,近几年的大旱,导致北方粮价比南方粮食充裕的地方高了两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同样的银两,在北方买不到足够的粮食,朝廷的银两在北方买赈灾粮也远远少于南方。

遇到灾年,旱灾严重的陕西、河南等地百姓缴纳税赋时粮价大跌,但依然得贱卖粮食用银两缴纳,剩下的余粮根本维持不了吃喝。

“再发一条政令,百姓可以用粮食缴纳税赋。虽然朝廷收银两简便省事,但前提是要有完备成熟的商业,如今全用银子只会肥了奸商,坑了朝廷和百姓。”

崇祯眼中闪出一道精芒:“另外,朝廷设粮食底价,米不低于一石二两,麦、红薯、玉米各列出底价,再拟定最高价限额。但凡抓到奸商低于底价购粮,高于限价炒作,充军去。”

非常时期,当以非常手段管控,否则百姓与朝廷都水深火热。

一众大臣彻底震惊住了,连被打板子的大臣都高呼万岁。

“皇,皇上慧眼如炬,体察入微,真乃千古,不,乃万古圣君!”

周延儒激动得胡子发抖,颤声道:“如此一来,朝廷紧缺的粮食便能收到,税赋不再被奸商抽取差额,必将大增,赈灾粮有指望了。而且粮价得到保证,随时可以换成银两,用作其他开支,国库银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么一说,众大臣更是激动得手舞足蹈。

朝廷为钱粮税赋问题困扰日久,众臣手足无措,如同面对一团乱麻,完全摸不到头绪。然而皇帝一眼看出税赋收入连年减少的症结所在,轻描淡写的几招便可缓解。

“此事当发邸报,传令天下,让百姓都知道皇上仁德无双。”向来不知吹捧皇帝的谢升都高呼起来:“陛下有唐宗宋祖之睿智雄风,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听着群臣的讴歌颂德,崇祯微微眯起眼,自己和唐宗宋祖排到一块,感觉怪怪的,但也有种飘乎乎的感受,难怪昏君与明君都喜欢听人吹捧。

“执行与监察才是关键,令各地地方官严格施行,当作政绩考核。另外,朕会派厂卫给百姓们耐心讲解,同时监察地方与那些奸商。谁敢抗拒,或者坑粮,暗中动手脚祸害百姓,厂卫可当即抓捕。”

崇祯喝了口茶,面色舒展开。

今日一套组合拳下去,惠泽万民,以往受到重压的自耕农与小地主,会有无数人愿为皇帝赴汤蹈火!

百姓将成为崇祯最牢固的基本盘,钱粮兵源等物资会源源不断的供应上来。

仿佛感觉到了民心民力潮水般涌向自己,崇祯胸中涌出一股豪情,与他这个皇帝作对的,尤其是流寇虏丑,等着大军洪流扫荡吧!

众臣激动之余,难免心存疑惑,几天没上朝的皇帝,怎么忽然就像变了个人,不但气度和精神有了大变化,眼力与韬略兼职令人难以置信。

如果这十三年皇帝一直如此,大明哪至于烂到如今的地步。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皇帝在盘算什么,想乐就乐不起来了,定会破口大骂昏君。

“税赋收缴改变,固然可以增加一些收益。然而朕减免的税赋会漏出大窟窿,这是很难补上的,拿什么练兵剿寇荡虏?”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扫视群臣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