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战国之风采依旧 > 第九十四章 利益引发的后果

第九十四章 利益引发的后果

嬴稷这样的做法也并不是因为朋友,而是需要借助赵国实力,赵国目前的国力可以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在军事上更是当今第二,除了自己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他的对手。所以现在需要的不是打仗而是拉拢赵国,现在自己的国家大受影响,国力日渐衰弱,要想恢复没有几个月很难实现呢?所以现在就需要借助于赵国,让赵国来帮助自己对付魏楚这群人而已。

这让人由不得想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朋友也是有可能转身就灭了你的。年轻时曹操认识了袁绍,可以算得上是老同学,曹操十五岁入太学,同袁绍也有交往。当时,袁绍、曹操都站在士人一方,一起与宦官斗争。袁绍会私下里与士人接触,这些缺中就有曹操。曹操刚入太学就直言上疏,为陈蕃、窦武他们求情,因此很受他们称赞。两人之后也都因为各自的原因隐居过,并且后来黄巾起义爆发后,还一同当过兵,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再到后来,他们的观念上的分歧渐渐出现,比如虽然曹操也反对宦官,但是并不认同袁绍“欲尽诛之”的做法。在曹操危难时刻,袁绍找到曹操,把他的家眷迁到袁绍的根据地邺,实际上是要控制曹操。曹操这才改变了态度,也真正开始思考两个饶关系。他把袁绍当大哥,没想到袁绍想控制住他,而并非单纯的联合。这一阶段的袁曹双方进行的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对决。最后渐渐地矛盾激化了。

后来,曹操采纳毛阶的建议“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子以令不臣”,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其实,袁绍那边沮授也曾提出类似的建议“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可惜的是,“最终也没有实现。

曹操和袁绍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两个诸侯,他们的官渡之战结果基本决定了下大势。无论谁赢,都将是未来中原乃至整个帝国的主人。

而偏偏这两位最强的诸侯,还是发,一个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士族,一个是三公之首太尉的儿子。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一起飞鹰走狗,四处游侠,甚至还闹出过一起抢新娘的荒唐事。

可等到他们成年了,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都成为了一方诸侯之后,曾经亲密无间的他们,关系又是如何呢?为什么最终又走向了兵戎相见呢?

最初的时候,曹操和袁绍是同盟恐怕是有点抬高了曹操的身份,因为袁绍是关东讨伐董卓的盟主,而曹操这个期间一直都是袁绍的弟形象。

后来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时,里面就称袁绍“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是袁绍的鹰犬爪牙。当然曹操平素胸怀大志,未必真心归附,可以算是个有些相对独立性的袁绍附庸。可曹操看到陈琳的檄文,还是出了一身大汗,连头疼都好了。

当初讨伐董卓时,曹操最初率领军队西进,结果被徐荣打的惨败,损失惨重,等到侥幸逃的一命之后,自己起家的军队已经差不多拼没了,于是前往扬州募兵。

这时候的扬州刺史陈温是倾向于袁绍的,所以曹操能不远千里跑去扬州募兵。也就是这个时候,曹操正式投奔袁绍阵营,此后的军事行动也基本围绕袁绍的利益展开。

按照三国志记载,“袁绍取冀州,黑山贼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太祖引兵入东郡……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可见,袁绍对自己的这个发还是相当不错的。

同样,等到曹操破黄巾入兖州,袁绍马上就上表皇帝,“表曹操行兖州刺史”。实际上,曹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其目的是在实施袁绍“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下”的战略行动。

在当时情况下,有实力与袁绍争夺下的对象实际上是另一位袁家的代表袁术。因此,曹操就任兖州刺史后的第一件行动,就是帮袁绍打袁术。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可也正因为曹操实际上是袁绍的附庸角色,让一个发张邈害怕曹操“终为绍击己”,再加上曹操杀掉了骂自己的士人边让等人,直接导致了兖州几乎全境叛变。兖州人引吕布入局,一度打的曹操无立锥之地。

再看看陈琳的檄文里是怎么描述这段的时间的:躬破於徐方,地夺於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於兖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意思是,没有袁绍出手帮助,曹操早就完蛋了。当然这是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肯定会骂曹操夸袁绍,再看看中立的后汉书记载:“操围吕布於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互相印证,很可能当时真的情况就是袁绍当了曹操的后台,给了曹操雪中送炭。

即便在官渡战前,曹操阵营中的袁绍成分仍然相当可观。像荀彧、郭嘉等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都有袁绍背景。他们虽然后来都是看袁绍难成大事,才选择曹操,可鉴于双方关系,恐怕也就是袁绍集团的内部流动,因此也能顺利无阻。

官渡战后,曹操搜出了无数与袁绍通话的书信,曹操自己都不敢看到底有谁写的信,要当众焚毁。

至于袁绍、曹操分道扬镳,其就在于曹操迎奉献帝,这点显然是与袁绍唱反调,袁绍当时大怒,这是“挟子以令我吗?!”

其后曹操又自任大将军,给袁绍封了个太尉,位在大将军之下,欲与袁绍分庭抗礼。随着曹操挟子以令诸侯,势力愈加扩大,与袁绍渐行渐远,还经常以朝廷名义斥责袁绍,最终导致了双方关系彻底破裂,最终在官渡决一雌雄。

实际上,哪怕是官渡之战,没有许攸叛逃,张合等人临阵叛变,官渡之战袁胜曹败,恐怕在袁绍版本的史书,曹操的角色也就是一个叛将,背叛主公的逆贼。

只不过实际上是曹操赢了,所以才曹魏为正统的史书里为尊者讳,隐瞒了曹操早期的经历,受袁绍帮助的情况。

总而言之,袁绍与曹操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同事,矛盾出现,再到敌对,几个阶段。随着两人各自势力的增强,特别是弱的一方增强实力,肯定会产生冲突和冲击,这种冲突会在一定情况下,会以斗争的形式,来寻求解决出路,最终导致了双方从合作走向关系破裂。

而这个时候嬴稷与赵丹的关系也是为了一定的拉拢,现在的秦国需要的是赵国的帮助,同样的道理赵国毛遂也是有着搞不懂毛遂的计划是什么?但是他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敌人不处理好将会是死敌,这些事情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但是结局就是未来的开始,一场真正对于二者之间算计才真正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