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武布中华 > 第40章赤备军

第40章赤备军

有了宋献策做狗头军师,处理一些基本的文书工作,而李武则只管钱粮支取,便轻松了许多。

李郎中给王敬德娃儿看过后,发现只是受凉,开了一副药,便回县里去了。

高欢见不是瘟疫,松了口气,便让王敬德过来,充任庄丁的刀术教头。

接下来几日,庄丁队继续训练,而高欢则带着村民,将村里的垃圾,还有水沟都清理一遍,让整个村子都干净了不少。

这日,刘铁匠找到高欢,告诉他缴获的兵器全部修复,之前的粗铁在精炼过后,也都打造成了刀枪。

高欢得知后大喜,遂即让杨树林,将兵器搬到了晒谷场。

刘铁匠表功道:“公子!这里是刀三十把,长枪三百杆,梭镖三百根,包皮革的木盾三十个,弓箭十把,箭矢四百根。”

高欢与众人围过来,李平远拿起一杆长枪,试了一下,“这枪杆用木作为芯,外面包裹竹片,然后紧紧缠绕上一层藤条和丝线,涂上生漆,弹性比之前草草制作的强了太多。”

王敬德拿起一把刀,拔出来,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寒光闪闪,不禁道:“这是边军马军装备的腰刀,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

说着,王敬德挥舞两下,看向刘铁匠赞叹道:“好刀!”

刘铁匠脸上露出得色,吹嘘道:“我这手艺,京里的工匠都比不上!”

高欢听了李平远和王敬德对兵器的称赞,脸上露出笑容,完全相信了刘铁匠边军匠户的身份。

“不错!”高欢称赞一声,“刘师傅又立功了。”

刘启最近带人盯着九龙寨,弓箭和梭镖就又刘珲查看,他拿起一张弓,爱不释手,问道:“刘铁匠,这弓箭怎么没有弓弦?”

刘铁匠指着一处,几条牛筋丝线做的弓弦,解释道:“这些是缴获土寇的开元弓和小梢弓,平时不用时,弓弦都是放下来,等使用时再上弦。”

刘珲闹了个大脸红,才知道弓箭的用法。

高欢吩咐宋献策道:“宋先生,按着册子,把兵器发下去。”

当下李平远召集庄丁,宋献策一一登记,给每名庄丁长枪一杆,一百精兵,除了长枪外,还发了盾牌、腰刀和梭镖。

有条件的话,高欢准备像唐军一样,给精锐士卒配备长枪、盾牌、腰刀、弓箭,甚至是马匹。

兵器发放下去,庄丁们终于丢掉了自家的靶子和粪叉,换上制式兵器,可谓鸟枪换炮。

又几日后,各家女人将,庄丁的衣裳做好,各人换上红色的外袍,带上红色的斗笠,连手中枪杆,也都漆成红色,面貌为之一新。

这天换装后的一百精锐庄丁队,在村子里招摇而过,然后在晒谷场集结,引得村民乱哄哄在校场四周,对庄丁队指指点点。

换装后的庄丁,服饰统一,排列整齐,再加上崭新的长枪和雪亮的战刀,有了一丝精锐和彪悍的气息。

大姑凉小媳妇,都不敢相信,眼前是自家男人,没想到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还有如此威武雄壮的一面,不禁一个个脸蛋微红,回去洗了个澡,准备晚上来场大战。

远处高老庄的护院们,看着高欢的庄丁队,风头似乎盖过了他们,心里则不是滋味。

自从王管家走后,护院的威风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这时,一百名庄丁,在晒谷场上站立,高欢也穿了身红色的皮甲,站在众人面前。

庄丁训练了近一月,高有才给的物资,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到了该攻打九龙寨的时候。

高欢决定,举办一个成军仪式,一来是庄丁的凝聚力,二来增加自豪感,提振士气,为剿灭李际遇做准备。

这时看见队伍站好,狗头军师宋献策,便清清嗓子道:“老少爷们儿都安静一下,今天是咱们高老庄护庄队成立的日子,是咱们的大好日子。咱们护庄队,成军的职责,就是保境安民,守护高老庄……”

宋献策也是第一次,当着一百多号人说话,兴致一来,便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很有领导讲话的气派。

高欢见他东拉西扯,说得大家开始打哈欠,不满的踢了这厮一脚,宋献策才话锋一转,“下面,请大少爷给诸位安排职务,授予军旗!”

晒谷场上的庄丁,纷纷精神一振,所有人都用热切的目光盯着高欢。

这时高欢便拿起自制的大喇叭,朗声喊道:“今天是俺们高老庄赤备军,成军的日子。从今天起,你们以后就吃俺粮,拿俺的饷,成俺高欢的人了。咱们赤备军,现在十人一火,三火一队,三队为一旅。今天俺自任旅帅,现在陈平远为第甲旅第一队队正。”

陈平远微笑着上前,高欢随即拿过一面红色,写着“高”字的背旗,交到他的手中。

高欢接着道:“现在俺任命王敬德,为第二队队正,上前接旗!”

王敬德向左右一拱手,便兴奋的上前,激动对高欢道:“俺王敬德愿为公子效死!”

高欢将一面同样的旗帜,交给了王敬德,王敬德感动道:“谢公子信任!”

语毕,拿着旗帜,与李平远一起站在高欢身后,挺起了胸脯。

“刘启为第三队队正,刘启不在,刘珲你上来代接队旗!”高欢微笑。

刘珲上来接旗后,高欢又给个火长,发了旗帜,然后扫视众人,严肃道:“现在俺将旗帜交给你们,今后只有一条,谁失了旗帜,旗队编制立刻解算。”

李平远等人闻语,不禁握紧了手中旗帜,立时就觉得,旗帜的分量重了许多,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在高欢给众人授旗,举行成军仪式时,未到场的第三队队正刘启,正领着几名汉子,在茫茫嵩山脚下。

几人正在一片密林中,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划着周围的地形。

这时,一个汉子忽然从林子外窜进来,有些惊慌道:“刘兄弟,山下有个车队,在周围瞎转悠,看着怪可疑,好像在找上山的路。”

(求推荐,收藏,求加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