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李正的建议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李正的建议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李正的建议

到了后世倭国的那些矿产因为很多的暴力开采被破坏地很严重,以至于到了后世很多矿产都被封存保护了起来。

各地郡县的动作很快,不出半月房玄龄带着十多个郡县呈报上来的奏报来到了泾阳。

这天正在下雨,李正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大雨对房玄龄说道:“今年秋季的雨水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房玄龄点头说道:“长安令,我们还是来看看各地的呈报上来的奏章吧。”

看来房玄龄对这种伤春悲秋的场面并不感兴趣。

李正收起心神带着房玄龄进屋。

一份份奏章放在眼前,李正看着其中一册,“这是潼关的?”

房玄龄点头说道:“朝中就有潼关的官吏在。”

李正看着潼关的奏报说道:“潼关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人力治安都挺好,不过潼关距离泾阳太远,出了关内的地方暂时不考虑。”

房玄龄帮着整理奏章,把关内以外的奏章全部排除只留下了十多份奏章。

看着李正一份份看着奏章,房玄龄也说道:“不过托你的福,朝中多少也对其他郡县有些了解了。”

李正的目光从奏章上移开看了一眼房玄龄说道:“其实也不排除有些人在奏章上造假,除了自己亲自去看鬼知道他们治理成什么样?

别看奏章上说的天花乱坠,朝中自己心里有谱没谱是另外一回事。”

房玄龄尴尬地笑了笑。

李正说道:“房老我说得对吧。”

房玄龄无奈点头,“说的也是。”

李正吐槽道:“要说就说你们朝中的监察能力也太落后了。”

落后?

房玄龄又说道:“朝中的监察机制承袭隋制,怎么能说落后呢?”

李正说道:“所谓监察并不是说向御史台那种风闻奏事,要我说御史台这个地方除了添乱,没有任何的实质用处。”

房玄龄闻言欲言又止开口又说道:“那照长安令的说法朝中要如何施行监察制度。”

李正放下一本奏章一边看着说道:“我怎么知道。”

房玄龄又是一阵无言,李正一边说着朝中的监察落后,问他该怎么改,他又说不知道。

瞧着他的神情,房玄龄长叹一口气,心中想着暂时不和他计较。

李正看完手中的奏章说道:“高陵这个地方不错,距离泾阳也不远,如果在高陵可以建设其实渭水以南也不错,两边还可以相互呼应,至于富吴县还有待考量,暂时就定高陵和渭水两个县这两个地方我还要好好派人实地去看过再做决定。”

房玄龄重新整理好奏章说道:“老夫明白了,这就去回报。”

刚起身要走,房玄龄又停下脚步说道:“你说的那个监察制老夫会和朝中重新商量。”

李正说道:“我也就随口一说,房老不用介意。”

治理天下这种事情终究是朝中和李世民的事情。

就算是再离谱也不会和自己有多大的干系。

这种事情李世民更加费脑子。

如果随意插手反而落得自己进退不得。

而且清查天下田地的事情,朝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李世民想查但又不敢大张旗鼓。

权贵侵占土地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

但凡有地方要查这些事情,往往到了后来也只能不了了之。

或者激起民变,或者地方敷衍了事。

又或者有个叫王莽的家伙想要查这件事到了最后反而落得皇位岌岌可危,最后也被人踢下皇位。

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在眼前,李世民敢查吗?

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心里清楚,但考虑后果也不敢随意动。

要做成这件事需要很强的手腕。

李世民终究还是不够狠。

只要天下太平对李世民来说还不至于大动干戈。

离开马圈,房玄龄心里还想着李正的话语,确实如李正所说各地上报的奏报也都是各地郡县自己写的。

各地郡县实际上的情况,还是要派人去实地看看才知道。

思量着这些,房玄龄坐上了回长安的马车。

李正看着外面的雨季,长叹一口气撑着伞走回家中。

回到家中,李正把渭水和高陵的奏章递给了李丽质,“让李治带几个书院的学子去那里实地看看。”

李丽质收下奏章说道:“明白了。”

好一会儿之后,雨虽然停了,天空还是阴雨密布,指不定晚上还要再下一场。

李丽质说道:“派去给程咬金修缮房子的人手已经派出去了,准备了五千贯银钱到时候这笔钱能够挣回来吧。”

到现在为止,工程队这个吞金巨兽也是一直都在消耗银钱。

目前来看还没到盈利的时候。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李义府说是西域的货物到了,过一会儿就送到家门口。”

李正点头走出家门,就看到李义府带着一队马车而来。

一共十架马车,走上前掀开马车帘子的一角,看到马车都是满满当当的银矿。

李正对徐慧说道:“把这些全部收到自家库房中。”

西域的银矿又到了,而且是满满十车的银矿。

上一次也是将近十车,从西域送来的银矿已经快要堆满库房了,到现在也没有用过。

有了这些银矿,要说寻常只是做生意根本用不完。

可眼下还要养一个工程队,倒是还有富余。

有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送银矿而来的地方,工程这方面李正完全可以放开手。

也难怪,李正要修路。

这些就是李正说的,从吐蕃的银矿中挖出来的。

除了这些银矿还有很多吐蕃的土特产。

李义府说道:“这是默呕从吐蕃送来的,说是眼下只有这些牧民也才刚刚回到牧地,想要有好收成还要等到明年的夏天。”

眼下已经进入了秋季,吐蕃也快到了草木枯黄的时候了。

回到正常的收成还要等到明年的夏天。

吐蕃草原上,王盛教完了一天的书,身心疲惫地躺在草地上。

默呕递给他几个馒头和一块烤羊腿说道:“这是你今天的饭食。”

王盛拿起馒头和羊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边吃着目光一直等着默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