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189章 猜谜

年纪与自信心是密切相关的,人一旦上了年纪,总是爱胡思乱想,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自信心的问题。

老李其实并不老,至少在张济安看来是这样的。四十多岁的男人,在后世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年纪,成功人士中年大叔魅力无限,足以让厌倦了小奶狗的小姑娘们流连忘返。

何况老李还有作为皇帝陛下的自带光环。

然而,问题是,自信心这个东西,不是别人觉得你行你就真的行的事情,必须要你自己觉得你行才能行。

要不然怎么叫自信心呢

老李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尤其是有着一个三十岁的太子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时候,这份不安全感就更甚了。

其实不管老李怎么想,小李太子尽管也不小了应该是没有挑战老李的实力和勇气的。

但问题是老李已经到了没有自信心的年纪,随着老李年纪一天一天的增大,他总感觉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掌控总有一天会失去,而且这个日子越来越近。

这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男人,任何对于他对这个国家的掌控造成影响的因素,都会造成他的不安全感。

总有刁民想害朕,而最大的那个刁民就是李承乾。

即便是李承乾没有那个心思,老李也不太放心。是啊,他可以理解,一个当了十五年太子的人,居然还没有看到接班的希望,也不知道心里边会不会着急?

老李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想法衡量自己的儿子,他想着假如换作是他,他肯定是等不及的,尤其是当看到老李皇帝仍然龙精虎猛的时候,恐怕这个心理会变得更加焦急。

老李现在就是一种老年性迫害妄想症。

尤其是大唐现在的制度,更是加重了老李的这种担心。大唐的东宫,简直就是一个小朝廷,除了没有太多的实权之外,该有的都有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朝廷需要有的班子东宫都有,一样也不能却,这样,一旦太子即位,马上就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心腹班子,一点都不影响朝廷的运转。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提前进入了彩排阶段。

这些人虽然手里都没有实权,虽然也只是在模拟三省六部,朝廷的所有事务,虽然不是他们做决定,但是他们都可以模拟,而且这种模拟还有朝廷正式的运作作为验证,给予了他们评价和纠正的机会。

比如朝廷中有什么事情,三省六部可以处理这些事情,但是这些文书他们东宫的官员也可以接触到,并且有相应的人员进行模拟演练,然后在三省六部处理完之后,将处理结果还会反馈到东宫这边,作为他们评价自己的模拟策略的依据。

朝廷那些地方做的好,那些地方做的不好,如果按照东宫这边的方案做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简直就是让他们提前进入角色了。

这样一班人在手,一方面对于将来太子的即位准备了一班人马,但同时因为太子造反提供了资本。

即便是皇帝老子有他的心腹,但是太子也不担心啊,我只要造反成功,不管你老皇帝手下的人配合不配合都没关系,因为该有的人我都有,到时候立马就能干活。

其实当年的老李皇帝手底下,也有这么一班人,虽然不像现在东宫的那班人那样可以模拟朝政,但是他们基本上都经过了实战训练,所以老李皇帝掌握了朝廷大权之后,就可以迅速的开展工作,以至于李渊的所有掣肘都不起任何作用。

这个体制,当皇帝的能安心吗?他不得不对李承乾做一些牵制。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将东宫的那班子人马彻底打散,来一个釜底抽薪,这样太子殿下即便想造反也不成,因为造反之后你没有自己的一般的人可以干活。

但问题是这样带来的最大弊端是,一旦太子殿下造反成功,很容易造成朝政不稳,如此一来大唐江山倾覆的可能都存在,到那时候他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所以老李明知道这样有问题,但却不得不维持这样的体制,面对现在的局面,他也没有办法。

他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保障自己安全的唯一的办法是,从别的地方借力,比如从李泰和李恪那里借力。这样,就使得李承乾只能忙于兄弟之间的斗争,而没机会考虑老李这边了。

前段时间李泰表现的很好,这让老李皇帝开心了好一阵子,尤其是括地志的完成,给了李承乾很大的压力。

不过后来李恪走了,看起来压力似乎是减小了,但实际上弟兄之间的争斗更加白热化了。

毕竟原来李恪在京城的时候,这弟兄三个相互之间彼此提防,倒是一件好事情,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里很好的发挥了作用。

然而三角形的一角走了。

表面上看起来,李恪李泰合力对付太子殿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太子也不用再考虑腹背受敌的问题。

然而,对于李泰来说同样少了一层顾忌,他也不用担心他和李承乾打死打活,被李恪坐收渔翁之利。

他同样可以全力以赴展开进攻了。

弟兄俩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尖锐起来,按理说,老李不用担心小李夺权的事情了。

但是他也不省心,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万一斗的太厉害,一个用力过猛,自己也不好给死去的皇后交代了。

然而江南传来的消息,让老李的心里边稍微安稳了一点,那小子居然和杭州的官员走的那么近,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三角形的一角并没有彻底离开,而是跳出了漩涡,坐山观虎斗了。

老李觉得自己的老三果然聪明,跳出了漩涡,又没有完全放弃,随时可以入场。

果然是“英果类我”啊!

然而,长孙无忌心里边却有了另外的想法,不管怎么样,这个位子只能在他的外甥之间争夺。

离开的这位,只是人离开了,心似乎并没有离开,这也让他多少有点不安。

万一那两个蠢货争到最后弄个两败俱伤,这岂不是要肥水流到外人田了吗?

唉,这些事情想想就闹心。他也知道皇帝陛下其实是乐意与这样的局面的,但是这不是他乐意看到的局面,不管怎么样,有些事情必须是要争一下的。

“二……陛下,”长孙无忌本来想要喊一声“二郎”的,这个称呼或许能够唤起两个人年轻时的友谊,然而看到老李皇帝那张脸像扑克一样,便硬生生的改变了称呼。

“辅机来了,坐吧。”

长孙无忌依言坐了下来,君臣二人对坐,长孙无忌开口了。

“陛下,听说吴王殿下在杭州新开了一家酒楼。”

“是啊,那小子不务正业,在长安好好呆着不成,偏要跑到了江南去。朕让他去安州,可是谁料到这家伙居然跑到杭州整整玩了一个月,然后在那里开了一家酒楼。唉,这小子就是玩心太重,啥时候才能够不让我操心啊?”

看这样子,这眼药上不上了,长孙无忌也只能“呵呵”两声。

“过两天朕就给这小子写封信,好好的申饬一下!让他早点回到安州干正事去,不要待在杭州,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都快掉到钱眼里面去了。”

长孙无忌无言,他本来想说,吴王殿下与杭州的官场走得太近了,杭州知府都开始抱他的大腿了,这样对于太子殿下是很不安全的,尤其是这位吴王殿下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十几万彪悍的薛延陀汉子。

可是如今照老李皇帝的意思,这时压根就没有想要写信批评李恪的意思。

对于老李皇帝的心思他很清楚,毕竟两个人是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彼此之间知根知底。

只不过两个人各有各的立场,尽管君臣一体,但是有些事情上还是不一样的。

对于未来的安排,终归是各有各的想法。

“陛下,臣以为这事怪不得吴王殿下,吴王殿下毕竟还年轻,这年轻人玩性较重也是可以理解的,此事关键在于许敬宗……”

皇帝皇帝笑着一挥手,“哈哈,此事与许敬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一个王府长史,说什么做什么也都是听恪儿的。朕知道,你是看不起许敬宗这个人,说实话,朕也不大喜欢。但是在恪儿这边,许敬宗还算敬业,只是有些事,你我也知道。”

这意思很明白,你不喜欢许敬宗,我知道你们两个人有矛盾,我也知道。所以,你在这说许敬宗不好,我知道你的意思,做为宰相,你的心胸要宽阔一些。

长孙无忌无语,我不是这个意思啊,虽然我和许敬宗是有矛盾,但是我真的不是打击报复他呀,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却偏偏的要阻拦我。

然而长孙无忌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

“陛下,吴王殿下毕竟是亲王,娄师德此人谄媚吴王,臣听说,此人带着许敬宗在杭州各地跑,帮助吴王开展生意。当然,臣的意思是,帮助吴王殿下挣点钱倒没什么,只是一州知府,不应该成为吴王家臣。”

老李沉默了,就在长孙无忌期待的眼神里边,悠悠开口道,“辅机,你我之间什么时候说话都需要猜谜了,你不感觉有点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