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192章 侯亮又挨打了

第192章 侯亮又挨打了

张济安的自请禁足,一下子让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当然,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他们来说也就够了。

只是,不同的是,侯君集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长孙无忌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侯君集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自己的儿子报仇,找回因为儿子被打丢掉的面子。

如今,这家伙自请禁足,过完年就会滚到泾阳县,毫无疑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远离朝廷,政治嗅觉就会失灵,政治敏锐性就会大为降低,基本上就相当于废了。

即便是驸马又能怎么样即便是高人子弟本事通天又能怎么样到时候还不是乖乖的在泾阳县养膘

废一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而他自己,只要自己的谋划成功了,太子殿下的位子稳了,女婿成了太子的心腹,他成了太子的重臣,女儿成了太子的妃子,将来就是贵妃,甚至好有可能逆袭成为皇后

到那时候,他就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到时候,他的地位甚至会超过现在都长孙无忌

侯君集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暗自将未来的自己和长孙无忌对比了起来。

长孙无忌说到底只是一个文臣,虽然曾经在贞观元年担任过兵部尚书,但是谁都知道,那只是因为老李刚刚登基,需要对兵权的绝对掌握,所以才让长孙无忌担任的。

说到底,那个兵部尚书只不过是一个政治需要,并不能说明他长孙无忌用兵如神。

长孙无忌唯一一次带兵打仗,就是贞观元年平定北平郡王李艺谋反案。当时也是要为长孙无忌出任兵部尚书做准备的。

那一次能够取得胜利,主要的功劳应该是担任副将的秦琼,长孙无忌说穿了就是去蹭功劳的。

侯君集再回过头看看自己,发现自己简直是优点太多了,尤其是和长孙无忌这个假将军比起来,自己简直就是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

首先,自己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这么多年来在朝堂上担任过多个职务,如今更是担任着吏部尚书,不但是文臣,更是文臣中的代表人物了。

其次,自己跟随皇帝陛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跟随李靖学习兵法,如今李靖年岁已高,除了李勣之外,还有谁能够和自己相比呢

至于今年和他一样立下战功的张济安,则被他选择性遗忘。

他长孙无忌有着赫赫战功吗?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在他面前的那点心理优势早已经不存在了。

至少在他的心里不存在了。所以这一看之间,眼神中自然而然就呆了几分傲气。

长孙无忌那是比猴子还要精的人,一瞬间就看到了侯君集的眼神,捕捉到了侯君集眼神中的那一丝骄傲。这也让他一阵疑惑,刚刚两个人还是盟友,可是转眼之间这家伙就对自己露出了骄傲的眼神,这是哪儿来的迷之自信

这家伙总不会过河拆桥吧

尤其是侯君集目的达到了,但是他长孙无忌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后续还需要侯君集配合,可是看这家伙的眼神,接下来的配合似乎要出问题了。

但是想想侯君集这些年来的表现,虽然这家伙人品不大好,但是干起活来还应该是比较卖力的,再说了,都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只能寄希望于侯君集这家伙不要掉链子。

他长孙无忌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是,从这个事情上牵扯到吴王李恪。

长孙无忌等待侯君集发言,但是侯君集却在旁边一言不发,而且还得意的摸了摸肚皮,似乎是刚才已经吃得很饱了。

长孙无忌看得牙痒痒,这家伙一副心得意满的样子,看来是靠不住了,等待他发言恐怕不行了,既然如此,那么只能自己来打头阵了。

“平襄侯这主意倒是好,一下子跑到了泾阳县,而且还是禁足一年,就怕平襄侯耐不住寂寞,又要跑回来。”

张济安一听,这老家伙似乎话里有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家伙今天总是和自己过不去,一直在找自己的麻烦,他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对方。

但是显而易见的,自己跑到泾阳县去,虽然说给侯君集出了一口气,但是这家伙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再仔细想想,长孙无忌这样精于计算的人,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为侯君集驱使,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此看来,这家伙恐怕还有别的算计。

“齐国公这话说的,既然陈国公揪住不放,那我便跑到泾阳县去,在那里呆上一年,也好给陈国公出一口气。齐国公这时候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觉得不够,非要将本官打一顿不成?”

她也端起了架子,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说本官这两个字。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刚才说的是你与陈国公之间的纠葛,这是你们私人恩怨,老夫管不着这些……”

“好,既然你说管不着,那你刚才站出来要干啥?刚才是哪个嘴比猪还要长的家伙跳出来说这件事情的?管不着你就不说了!难道自己刚才说的话就忘了吗?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心里都没点数吗?”

“张济安,休得胡搅蛮缠!”说事情就说事情,搞人身攻击是几个意思?再说了,长孙无忌作为当朝第一人还从来没有让人这么说过,老银币发怒了。

“呵呵,我胡搅蛮缠?到底是哪个畜生在胡搅蛮缠,有事没事的也想掺和一手,哼,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你想要干什么,那是你的事情与我无关,我对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也不关心,但是也别想拿我当枪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这一番话出来,倒是让朝堂上,众臣看的目瞪口呆。虽然这家伙年轻,但是经历了薛延陀的那一场战争之后,没人把这位当做一个晚辈来看待了。

能够带着六千人马,大破敌军二十万的人,绝对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也足以让大家忽视他的年龄。

早就听说这家伙脾气暴躁,但是没想到,居然暴躁到这个程度,居然可以在朝堂上犹如泼妇骂街一般破口大骂,而且骂的对象居然还是当朝第一人。

这倒是很契合大唐当前一言不合别拔刀相向的气概,大唐男儿英勇豪迈,爱憎分明,这也是大唐气象的一部分。

所以张济安此举虽然看似鲁莽,但是倒也契合贞观年间的主流意识,得到了大家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也只有这样不服就干的性格,才是大家心目中的男儿形象。所以,大家一方面在鄙视他的粗鄙,另一方面在心里面就偷偷的为他的豪迈勇敢点赞。

长孙无忌也没料到,这家伙在朝堂上,一言不合就开骂,倒是弄得他有点下不了台的样子。也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第一次这家伙骂他的时候,那一次这家伙不知道用了什么写法,居然让他恶心呕吐了好一阵子,他感觉如果再吐一阵子,估计能把心脏都吐出来。

他记得那一次这家伙同样是十分暴躁的,今天又是如此暴躁,会不会顾忌重演?

如果真的把他这么折腾一次,或许老李皇帝会事后追究张济安的责任,但问题是,到那时候,他已经遭受了痛苦。

长孙无忌权衡利弊,觉得自己和这个楞头青计较,实在是划不来,相当于拿着金子块打狗,即使把狗打跑了,自己也是损失惨重,这就亏本了。

和这家伙纠缠,自己赢了,也没什么,对自己的布局帮助是有,但是不大,如果再让这家伙把自己收拾一通,尤其是那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到时候他就亏了,即便胜利也是惨胜。

如果自己输了,反而成为这家伙刷声望的台阶。

而且,即便是要摸清楚李恪的这件事情,应该还有其他途径,没必要非要纠结这一件事情,划不来。

老银币有点胆怯了。

李世民在上面拍了一下桌子,毕竟,长孙无忌的面子必须要给,他们两个除了在这一件事情上有分歧之外,在其他各方面的利益还是一致的。

在国家大事各个方面,长孙无忌都是他最大的依靠,很多时候不仅是国家大事,甚至有时候有的一些脏活都要长孙无忌替他去做,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不该长孙无忌一个台阶,那就太让人寒心了。

如果今天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不仅长孙无忌还寒心,而且那些老将老臣都会寒心的。所以他必须要明确的表明立场。

而且张济安这家伙脾气有点臭,一点不懂得尊老爱幼,如果再不敲打,以后指不定这家伙就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来人!将张济安赶出去!”

于是殿外的侍卫立刻进来了,张济安一看形势不对,干脆直接即使跑了出去。

他转过头看着侯君集和长孙无忌,哼,等着吧,收拾不了老的,我不信,还收拾不了小的。

他一边往家里走,一边想着后面的事情,反正老李皇帝说过完年再让他去泾阳县的,又不是现在。

再说了,今天只是把他赶了出来,又没说让他待在家里,哪都不能去。我就不相信你那两个家伙的德行,能够安心的在家里呆着。

大唐的过年叫做元旦,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春节,正月初一。随着元旦的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而像侯亮和长孙冲这样的官二代,整天无事可干,也开始了,一年中最疯狂的娱乐生活。

腊月二十九日,这两个家伙在平康坊与张济安相遇,一言不合之下,双方发生冲突,张济安一方仗着人多,将侯亮和长孙冲直接打成了猪头。

由于参与冲突的主要是一些国公的儿子,情况比较特殊,也不好处理,再加上马上就过年了,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